評判人之美,常看五官與輪廓,這些美,有時不止源于天生麗質,也可能得益于現代醫學的精妙塑造。在廬山海螺,也有這樣一群身懷絕技的“節能圣手”與“流程名醫”。他們并非醫學界的翹楚,而是深耕于生產一線的普通員工。手術的對象并不是人,而是機器,憑借對現場“病灶”的深刻洞察和敢于動手的創新熱情,他們以生產現場為“手術臺”,開展了一系列“微創手術”,以極小的投入精準切入,為公司帶來了降本增效、綠色發展的巨大收益。

“名醫”合照
第一刀:精準“瘦身”,水泵能耗應聲而降
這場“手術風暴”的起點,源自江西省勞動模范、生技處維修班班長倪百停同志對工廠“大馬拉小車”循環水泵的敏銳觀察。他帶領團隊主動攻關,提出了以30千瓦高效節能水泵替換原有45千瓦設備的“手術方案”。
手術名稱: 循環水泵節能改造
主刀團隊: “工匠科主任醫師”倪百停及一線技術骨干
手術成果: 瞬時運行功率從45千瓦降至30千瓦,節電率高達37%。預計年省電費超4萬元。這精準的一刀,切除了長期的“能耗腫瘤”。
術中照
第二刀:巧通“經脈”,發運效率大幅提升
發運環節如同公司的“消化道”,一旦堵塞便影響全局。面對PC42.5水泥發運需求持續增長的現狀,原有物流通道已無法滿足高效運轉的要求,同時頻繁改品種洗倉造成成本浪費。物流團隊的“流程名醫”們主動出擊,提出利用現有材料,對2#水泥庫底出庫通道進行改造,實現新老線可同時包裝PC品種水泥。
手術名稱: 2#水泥庫底至3#包裝機物流通道優化改造
主刀團隊:“機械科主任醫師”夏祖德及其團隊
手術成果: 車輛周轉率提升25%,PC42.5品種水泥裝車等待時間平均減少20分鐘,每天可減少2次改品種洗倉,年節約成本十多萬元,成功將物流“腸梗阻”升級為“高速路”,客戶滿意度顯著提升。
術后照
第三、四刀:強固“筋骨”與優化“呼吸”,粉磨系統煥發新生
第三刀:強固“筋骨”,磨機負載顯著降低
面對1#磨機主電機運行功率居高不下造成能耗高問題,
“工藝科”的能工巧匠們果斷實施“輕量化改造”,利用一倉襯板磨損嚴重需更換契機,將原有534塊階梯襯板自主更換為輕質波紋襯板。強固“筋骨”,提高運行效率。
手術名稱: 1#磨一倉輕質襯板改造
主刀團隊:“工藝科主任醫師”柳景及其團隊
手術成果: 改造后磨機運行功率下降約50kW,工序電耗降低0.2kWh/t,年節約生產成本4萬多元,自主安裝節約外包維修費5萬元,合計創效近十萬元。
術前會診中
術后照
第四刀:優化“呼吸”,V選系統暢通無阻
與此同時,對3#磨V選風道的“呼吸道改造”也順利完成。針對3#磨V選風道長期積料嚴重、系統通風效果不佳、打散選粉效率低的問題,通過優化風道角度,減少風道阻力和優化內部流場,解決風道長期積料問題,實現了更精準的風料匹配。
手術名稱: 3#磨V選風道改造
主刀團隊:“工藝科主治醫師”周佐昆及其團隊
手術成果: 徹底解決V選風道積料問題,選粉效率顯著提升,在減輕員工勞動強度、降低安全風險的同時,實現了系統運行效率與穩定性的雙重提升。
手術中
第五刀:精準“減負”,主變容量輕裝上陣
面對市場行情波動、產線負荷下降的現狀,原有主變壓器如同一位“負重前行”的巨人,容量過剩導致基本電費居高不下,制約了成本優化空間。電氣團隊的“能效醫師”廖帆同志主動診斷,提出通過主變減容,實施一場精準的“代謝手術”。
手術名稱:主變壓器減容節能改造
主刀團隊:“電氣科主任醫師”廖帆及其團隊
手術成果:成功向集團協調并更換為一臺12500kVA主變,同步優化基本電費計收方式。改造后預計每年降低電費支出約228萬元,降幅達37.5%,有效緩解公司經營壓力,實現輕量增效、穩健運行。
手術中
術后照
第六刀:新增應急“車道”,打通出廠最后一公里
為解決產品更換效率低導致裝車通道擁堵的“老大難”問題,員工們再次發揮智慧,利用閑置區域自主設計、增設了應急裝車道。
手術名稱: 新增裝車道項目
主刀團隊:“自動化科主任醫師”趙強及其團隊
手術成果: 固定包裝機發運水泥品種,減少包裝機改品種頻次,徹底消除了出廠環節的瓶頸,確保產品能夠及時、順暢地交付給客戶。
車輛發運中
【“手術刀”背后:創新潮涌向未來】
從切除能耗頑疾,到疏通流程經脈,再到強固設備筋骨與優化系統呼吸,廬山海螺的員工“圣手”們用一場場“刀法精準”的微創手術證明:創新的源泉就在身邊,效益的密碼藏于一線。要始終尊重員工的主體地位、發揮員工的首創精神,調動員工自發參與創新、創造、創效的積極性,讓聰明才智充分涌流、創新活力競相迸發。在全員創新的浪潮中,愿海螺人都成為勤于學習、善于思考、勇于實踐、敢于突破的“創新圣手”。